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3 幼儿园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请针对上述幼儿行为的反差,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教育方案。要求写出问题的原因分析、教育目标、三种教育指导内容与方法。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7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因此,教师在音乐、体育等教学活动中要用“镜面示范”,即以幼儿的角度来做示范动作。
2.C【解析】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是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3.A【解析】中班幼儿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爱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行为。
4.B【解析】略。
5.C【解析】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6.C【解析】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7.A【解析】略。
8.D【解析】虽然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但如果教师不具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儿童观及要的教育教学技能的话,再好的物质条件,其效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盲目地追求幼儿园物质条件的高标准、超豪华,而不注意提高教师水平的话,是难以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效益的。
9.B【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谈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10.C【解析】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1)性别差异;
(2)年龄差异;
(3)个性差异;
(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12.由图可知,多数幼儿园园长、教师认为要想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应该在上午入园时进行考察。这是错误的,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考核认定需要从幼儿园一日整体生活着手,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均不可偏废。
原因:要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就应该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体功效。(1)要处理好幼儿的发展与各种环境中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着眼于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上,尽可能把握每一种教育活动的功能,使教育因素时刻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整体效能。(2)要处理好身体、认知、情感、品德、审美等各方面要求的关系,不可只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在活动安排上,更不可一方面发展的活动安排过多,而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活动不足,影响幼儿均衡协调的发展。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3.幼儿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幼儿教育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幼儿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2)非义务性与公益性。学前儿童去幼儿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是自愿的而非强制的,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和自己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送孩子进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以及送孩子进哪所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学前儿童在幼儿教育机构的学习可以很自主与自由,因故未上幼儿教育机构,事后家长和教师不得强迫他们进行课程补习。不过幼儿教育的非义务性,并不意味着幼儿教育公益性的丧失。由于幼儿教育是属于基础的教育,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仍然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以确保幼儿教育的公平公正。
幼儿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幼儿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
(3)福利性。幼儿教育的福利性主要表现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解放劳动力,解放妇女。《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教育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双重性质,不但没有削弱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地位,而且充分凸显了幼儿教育的特质,体现了幼儿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4)保教结合性(保教并重)。学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阶段,也是身体各种器官、各个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在法律上,他们虽然具有同成人一样的权利,但他们无相应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5)先导性和启蒙性。幼儿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幼儿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个好的开始,所以具有先导性。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来说,具备启蒙性。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胧的阶段,还不能分门别类地接受系统科学知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损伤“幼嫩的芽”,并且要促使其茁壮成长。
(6)直接经验性。在幼儿教育阶段,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比较低,知识经验欠缺,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触,进行感知和操作,获取直接经验。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只有通过感官和动作确切接触到事物,并进行操作,才会理解他们,因而幼儿教育具有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生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阶段性,每一阶段有其自身特点。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一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育。
(2)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①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均等。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呈波浪式。②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③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3)生长发育具有程序性。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
(4)个体在学前儿童的发育等级在各发育阶段均相对稳定(生长发育具有个别差异性)。在无显著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每个学前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在各个发育阶段都相对稳定于同一发育等级中,一般不超越上或下一个等级。
幼儿园教育不能“小学化”的原因:
(1)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这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使大脑疲劳,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出现,严重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2)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这样做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读、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被迫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地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是以成人的想法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种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很多字、会算很多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4)不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容易形成错误的儿童观。学前教育目标小学化的倾向,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长时期如此,还会形成错误的儿童观,造成对儿童的误解,不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4.(1)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的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②家庭的影响。家庭生活气氛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儿童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家庭成员互助互爱、民主团结、通情达理、和睦相处,则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反之,家庭生活气氛紧张,家庭成员经常争吵、打斗,则导致儿童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首先,幼儿园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以及幼儿园的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游戏活动都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其次,教师的榜样、示范对形成儿童的性格也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教师的榜样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再次,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特别是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给予具体影响。
④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媒介传播进行的。
⑤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是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虽然,它们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却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它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
(2)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采取生动有效的方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能分辨简单的是非。在教育中应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以及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关心集体、关心同伴、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勇敢诚实等品德。当前还要培养幼儿从小爱探索、自已动脑、自已动手等习惯。使幼儿掌握一些行为规则,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周围人们和周围事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
②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集体是塑造性格的重要条件,对于独生幼儿性格的发展更有积极意义。集体的意见和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集体生活也能使幼儿已经形成的某些不良性格得到遏制或纠正,使性格趋于完善。
③树立良好榜样。教师和父母要重视榜样在幼儿性格塑造中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指导幼儿学习周围同伴所表现的良好性格,同伴是幼儿接近、具体的榜样,有助于幼儿相互学习,形成自好性格。
④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父母和教师要采用适宜的表扬方式,及时肯定和表扬幼儿所表现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对于表现出不良性格的幼儿,要先了解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采取个别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明确要求。当幼儿有了点滴进步,就大力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持之以恒。同时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替代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使幼儿不良的性格逐渐改变,良好的性格逐渐形成发展。
15.(1)不适宜,原因如下:
班级开展手工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是家园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但是,张老师硬性要求每位幼儿都要准备废旧材料,这就显得不适宜,家长没有义务为幼儿园提供该老师所要求的材料,也就是说该老师没有做到对家长的尊重,也没有采取很好的方式来获得幼儿家庭的支持。苗苗没有带材料,张老师就不让其参加活动,这就剥夺了孩子在园参加活动的权利,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所以,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家园合作的初衷,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在沟通方式上,应该采取更加缓和开明的沟通语气,告诉家长幼儿园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并希望家园同心协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一些废旧材料来园,这样更加可以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活动材料的内容。对于个别没有拿来材料的幼儿,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并可以委婉地询问幼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没有带来废旧材料(考虑到废旧材料的常见性,一般的家庭都会有,如果有幼儿没有带来,可能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此次活动的意义,这又是一个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的机会)。
五、活动设计题(参考范文)
16.文明礼貌伴成长(中班)
(一)原因分析
(1)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在家时,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已有了荣誉感,需要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
(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溺爱孩子,对他们放松要求;保护过多,对孩子包办代替;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2)通过开展“文明礼貌伴成长”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教师为榜样,带动幼儿,影响家庭;
(3)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方式,帮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小蚂蚁头饰;
(2)让幼儿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3)幼儿已有跳集体邀请舞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让幼儿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小朋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做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幼儿搜集关于蚂蚁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幼儿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1)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2)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3.听录音唱。
4.做歌词接龙游戏。
5.跳集体邀请舞。
6.小结。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